国内消费一周热点(第28期)

发布时间: 2024-10-09 作者: 极限运动服饰

  9月9日,商务部新闻发布会宣布,商务部将着力推动我们国家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包括加快顶层设计,提出符合我国特色的数字贸易发展工作举措;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支持北京等地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中国证券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9日表示,商务部将着力做好畅通产销、备足存货、促进消费、加强监测等四方面工作,保障节日期间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新华网)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社零总额TOP30城市的总体量已达到94248亿元,占全国比重为44.48%,其中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成都分列全国前5位,消费实力强劲。(搜狐城市)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推动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通过开展绿色电力交易,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绿色电力消费,产生的绿电收益将用于支持绿色电力发展,更好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华社)

  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其中,食品价格下降4.1%,非食品价格持续上涨1.9%;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0.3%,服务价格持续上涨1.5%。1-8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0.6%。(国家统计局)

  8月PPI与CPI涨幅剪刀差扩大,创出有数据记录以来新高。专家这样认为,这表明连月来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没有实质性向终端消费品价格传导,中下游企业未来的发展可能面临较大压力,保供稳价需持续发力。(新华社)

  赛迪分析,下半年,在消费的人信心持续增强、消费回流以及消费需求加速释放等驱动因素的作用下,消费规模将逐步扩大。投资方面,消费升级倒逼产业升级,消费品工业数字化改造、技术升级、绿色改造方面的投资将稳步增长。此外,下半年全球市场对我国消费品仍有较大需求,出口增速相对平稳。(中国电子报)

  数据显示,月饼销售额从2015年的131.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70亿元。近年来,围绕年轻人饮食上的习惯、审美和不同消费场景,每年都有新变化的月饼逐渐回归食物本质,呈现出点心化、零食化、健康化等趋势,自吃比例一直上升已超消费送礼。(经济日报)

  中秋小长假期间,节日探亲和休闲度假的叠加需求下,短途周边游市场仍是主流,其中与中秋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赏秋、赏月活动备受欢迎。(国际金融报)

  同程旅行、同程旅游7日发布的《2021中秋小长假旅游趋势报告》显示,今年中秋小长假,中国游客出游意愿高涨,预计国内出游人次将超过8000万。(财联社APP)

  业内人士表示,国际主题公园的收入占比30%是门票、30%是零售、40%是餐饮住宿,而我国主题公园80%的收入靠门票,20%收入靠零售,盈利模式单一。(央视财经)

  近日,《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0》正式对外发布。在报告的两个单项评价结果2020年国内旅游人次前20名城市名单和2020年城市旅游GDP前20名城市名单中,中国上海和北京两城市均占据前两名,数据表现大幅领先于其他几个国家城市。(澎湃新闻)

  伴随汽车消费者年轻化趋势,个性化需求正在显现。另外部分厂商敏锐地把握到女性消费者的特点,推出了一些更能满足她们需求的车型和设计。(新华社)

  海钓爱好者的增加,带动了海钓经济。包括渔具、渔船的租售,以及各种海钓旅游线路的开发。据了解,今年海钓渔具销量比往年增加了10%左右。伴随着海钓流程的不断丰富,钓鱼周边产品也更加细分化。(央视财经)

  《2021开学季--大学生网购趣味洞察报告》发布,书本、户外运动产品以及电子科技类产品消费呈现大面积上涨,其中电子科技类产品消费上涨最猛,上网卡、拍立得、微单相机、平板电脑的成交额增长超过100%。(光明日报)

  2020年底,我国人均单日食品消费达17.42元,较2016年增长23.46%,其中城镇人均日食品消费达21.68元,农村平均为12.29元。(蓝鲸财经)

  随着代餐食品市场日趋火热,各类新型代餐食品涌现。据欧睿国际数据,2022年中国轻食代餐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法制日报)

  9月9日,数字人民币碳中和主题试点上线。即日起,北京、上海、深圳等9省市居民可领取数字人民币低碳红包,用来免费骑单车。这是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跨区域范围最大的一次联动测试。(财经网)

  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00亿元;预计到2030年,该数字将扩大十倍,达2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亿元。(央视财经)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8月,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金额为3165.8亿元,同比增长34.6%,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9倍之多。(央视财经)

  瑞银集团在最新报告中表示,未来10年中国消费支出有望增长5.3万亿美元,随着女性收入的增长,她们将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到2030年,80%的消费增长将由女性收入的增长推动。(新浪财经)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今日在京开幕。据了解,大会将通过1个综合展+8个专题展的方式,充分展示服务贸易各领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一同探讨数字化发展的全球新趋势。(北京日报)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突出展示了数字贸易、5G通讯、工业物联网、智慧办公、区块链创新等新业态新模式。据初步统计,本届服贸会达成各类成果1672个。(中国网)

  北京将持续推出支持首店发展的审批便利化措施,通过设立品牌首店服务绿色通道等方式,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等,提升全球要素资源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北京日报)

  2021首届和田优品进津展示推介会暨和田优品消费节将于9月18日至20日在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推介会除了将签署大量合作协议外,还将为市民带来丰富的新疆特色产品及独具魅力的和田异域风情。(北方网)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十四五规划》发布,全面对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牢牢把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战略机遇,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到2025年,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承载区。(解放日报)

  据企查查数据,2021年1月-8月重庆新消费赛道共发生融资事件12起,涉及7个与美食相关的项目。在过去五年的新消费投融资事件中,餐饮、电商、在线教育赛道表现出色,被列为重庆新消费代表赛道。(新京报)

  为进一步培育消费热点、挖掘消费潜力,搭建新的消费促进平台,吉林省决定从9月8日至10月中旬举办首届吉林98消费节。本次消费节将新增5000万消费券,用于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的扩销增销。(城市晚报)

  9月9日,大连市发放旅游消费券的首笔500万元旅游红包,并推出1元爽游大连券等提振文旅消费组合拳,助力文化旅游市场复苏及相关消费有序恢复。(东北新闻网)

  9月7日,江苏省发布《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保障经济加快恢复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发放消费券,减免文旅客户服务价格和重点景区门票价格。(央视网)

  9月10日至11月30日期间,苏州发放500万元文旅消费补贴,实现文旅消费线上线下,优惠同享。(腾讯网)

  近日,贵州省发改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等九部门分赴全省九个市(州)开展促进居民消费大调研。计划围绕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便利性、其他制约消费的因素等四个方面做调研。(潇湘晨报)

  9月开始,湖北将采取系列举措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依托国内主要电子商务平台发放1500万元文化和旅游消费优惠券,抓住第四季度文旅消费窗口期,推动市场尽快升温。(中国新闻网)

  ● 武汉:金秋消费季绘制逛吃玩乐路线武汉金秋消费季正式启幕,武汉逛吃玩热力点燃,400余项促消费活动接连而来,一直持续到11月。(网易新闻)

  上半年,青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8.4%。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贡献率持续提升,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68.8%、109%,旅游市场稳步复苏,假日旅游基本恢复。(国家发展改革委)

  为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今年广东金秋文旅消费季将发放约1000万元惠民补贴券。9月1日至9日期间,已发放惠民补贴券58500张,发放金额合计306万元,预计带动消费超1500万元。(中国新闻网)

  2021深圳购物季于8启动,持续到10月,期间,将举办超五百场活动,优惠金额超10亿元,引发消费新期待。今年购物季各区将办一区一节,策划一场以上的主题促消费活动,充分挖掘深圳各区产业特色、商业特色、文化特色。(南方都市报)

  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将于9月15日至17日在海南召开。大会将围绕碳中和愿景下的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战略、碳中和愿景下的新能源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智能网联赋能新能源汽车发展等3大主题展开。(财联社APP)

  有关报告显示,三亚入围中秋节最热门的旅行目的地TOP10,旅游+免税购物渐成海南特色名片,三亚国际免税城成为众多游客旅游购物的打卡地之一。(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