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丽江市森林消防支队玉龙雪山靠前驻防分队以“八小练兵”活动为抓手,在驻防期间依托玉龙雪山景区的地理环境开展进山入林、山岳救援、负重登山等野外实战化的训练,通过练兵活动营造了火热的实战化训练热潮。
清脆的哨声响起,“集合,同志们,我们利用开会之前的空隙时间组织并且开展小体能,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好零碎的时间,切实提高我们自身的体能储备,增强体能素质。”这是救援人员在利用晚点名之前的间隙教员王紫进在组织救援人员开展体能训练的场景。结合驻防工作存在灵活多变的特点,中队根据任务特点充分的利用零散的时间见缝插针灵活开展体能训练和其他技能训练,将零散的时间化零为整,新消防员江的手臂力量大幅度提升,单杠卷身上从原来的18个打破记录到能做42个,成为班级器械训练的“香饽饽”。通过这一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解决了以前由于勤务、帮厨人员训练时间难以集中的问题。
“拉紧绳桥,检查救援装备,准备下放救援人员。”这是教练员在给救援人员讲解和指导利用绳索制作T型救援系统。由于驻防点没有标准的训练设施,自进驻玉龙雪山景区以来,中队积极征求班长骨干的意见建议,本着“能用什么场地就用什么场地,能训什么就训什么”的原则,积极探索新的组训模式和方法,把玉龙雪山脚下能用来训练的场地都利用好,因地制宜开展好体技能训练。中队在白水河景区、甲子村、云杉坪、蓝月谷等地开展了环蓝月谷“五公里马拉松”、负重登山、悬崖向下救援、河中沙洲救援等课目的训练,消防员卢泽智介绍道:“在驻防点野外开展体技能训练,既避免了操场化,更是对实战的模拟,同时还考验我们队员的心智。”
“调整你的呼吸、试着跟随着我们的节奏跑起来,你已经坚持跑了这么远,就莫轻易放弃,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相信自身会取得更好的进步。”这是在五千米跑步训练时杨琨和候立军两名同志在给帮扶对象陈文韬加油助威。中队采取建立互助小组,合理搭配练兵的训练方式,训练尖子与中队较为落后的同志结为帮扶对象,在训练上及时帮助和鼓励他们及时赶上中队的步伐。救援人员说道:“同样的训练强度,同样是挥汗如雨,如今更加科学、合理”。通过这一种科学,合理训练模式,中队后进的新消防员陈文韬从及格边缘徘徊达到了良好水平。中队单科目训练较以往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树立起“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消防员孙效涛在征求意见建议中说道:“我们器械训练场只有一组单双杠,每次开展器械训练都比较死板,全中队同志都在排队等着,比较枯燥乏味。”为此,器械教练员刘云云在确保训练安全的基础上开展二人一组,一、二分队各一组的竞赛训练,两个分队的消防员你争我抢、你追我赶、加油助威,互相监督训练标准、互不服输,训练中拼劲十足。刘云云介绍道:“我们在训练中把水平差不多的两名同志两两一组同时在器械上竞争,做好保护的方法,旁边的同志在一旁加油,提高了竞争氛围。训练小比拼,大家的积极性、血气高涨,穿插开展的趣味性小游戏。”通过这样的竞赛氛围,大家集体荣誉感、训练动作标准提高了,消防员杨旺本来在单杠卷身上、双杠二练习中腿伸不直,经过大家的“激将法”,让他的器械体操姿势更加完美、无懈可击。
只有善于总结,不间断地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个人才能有进步,队伍遂行能力才会有提高。“在刚才的小体能训练中,老消防员要向钱俊班长学习,作为年龄较大的同志训练激情是最好的,新消防员要向侯立军学习,每次训练他都争做第一。”教练员正进行“小讲评”,通过自我总结和训练后教员简短高效的讲评方式,及时梳理总结问题,讲评存在的优缺点,解决了以前讲评不够规范和不精细的问题。
下一步,中队将持续深化落实“八小练兵”活动,积极探索训练新手段,灵活调整组训方法,大力营造真训实训的良好氛围,努力提升中队整体训练水平,为遂行各项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