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感动中国的80后支教老师曾刺痛大众眼睛如今升任副厅级!

发布时间: 2024-01-03 作者: 新闻中心
新品:那位感动中国的80后支教老师曾刺痛大众眼睛如今升任副厅级!

46技术硬,93不要命!

  中央电视台 “ 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发给一位瘦骨嶙峋的支教老师——徐本禹,颁奖词为: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2003年7月,徐本禹考取了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但他却毅然放弃了攻读深造机会,远赴贵州义务支教。期间,为了备课和教学,他克服了诸多困难,饿了就吃玉米碴子饭,想家的时候,得走上18公里山路才能去镇打上一个电话。

  从去贵州支教到2004年底,徐本禹始终没回过家,也一直瞒着家里,不让他们了解自己在贵州的具体生活情况。直到后来中央电视台报道“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时候,家里人才知道他的真实情况。

  据湖北共青团官网8月12日消息,8月10日上午,团省委直属机关警示教育大会举行。团省委书记周森锋出席并讲廉政党课,省纪委监委派驻省总工会纪检监察组组长许瑶到会指导并讲话,团省委副书记徐本禹主持会议,团省委副书记林桢栋、方清忠出席。

  公开履历显示,徐本禹出生于1982年4月,山东聊城人,在职硕士研究生、管理学硕士,党员。2003年7月~2005年8月在贵州支教。

  他还先后获得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质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荆楚人物、湖北省优秀员等荣誉称号。

  2008年5月,徐本禹留校担任团委副书记,后到共青团湖北省委工作,2018年1月,到秭归县工作,任县委副书记。

  2021年6月,徐本禹任湖北省宜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至此番再履新。

  徐本禹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尽管家中贫困,小小的徐本禹却从小就很喜欢读书,经常点着煤油灯读书认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17岁时,徐本禹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华中农业大学。

  不过徐本禹的父亲和母亲却愁白了头,因为坐车去学校上大学的车票、学费和书本费,对于普通农民来说是一笔极其高昂的费用,他们省吃俭用之后,只能凑够一半学费。

  面对困难的家庭环境,徐本禹没有让父母为难,而是在大学期间主动打工,他的行为也给当时的同学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 我们班的徐本禹在上大学时期,为了可以支付起学费,在课余时间去做过酒店的端盘工,给其他学校的初中生做过家教,我还有一次看到他汗流浃背的回来,一问才知道,原来徐本禹居然还去做苦力了,真是太能吃苦了,我对他也很佩服。”

  徐本禹面对同学的敬佩或者议论,并没有放在心里,而是一心一意地用赚来的工资交学费。

  在上课过程中仍然认真学习,在大学期间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拿到奖学金和学校的补助,徐本禹的日子也渐渐好过起来,可以顺利毕业了。

  尽管徐本禹本身的生活学习已经足够艰难困苦了,不过一向热爱阅读的他,却被报纸上关于贵州小学的报道吸引住了。

  文章内容描述了贫穷的地方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因为山区路途偏远,没有老师愿意去教学,许多孩子没办法得到正确的引导,这些国家的花朵该何去何从成了一项问题。

  当他们到了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的为民小学时,才终于意识到什么是世界的参差,也终于知道为何贫困山区教育资源如此差,没有老师愿意前来任教了。

  “ 这个地方的学校不能算是真正的教室,课桌都是烂的,板凳也都缺胳膊少腿,黑板上都是窟窿,而且村民们穿的衣服也都带着补丁,这里的贫困和我们以前认为的贫困,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说实话,我觉得我上大学时的时候,家里无法掏出学费,已经算是我们学校班级里比较穷的学生了,没想到来到这里和这些村民一比,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山东聊城的农民已经算是很普通的生活了,至少没有让我们饿得面黄肌瘦的情况。”

  面对如此让人震惊的贫困山村,还有可怜的山村孩子们面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表情,本来预计两个星期的支教时间,硬生生被5个年轻人拖到了两个月。

  他们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不仅给孩子们讲述了课本中的内容,而且还讲述了许多山村外面的世界。给山村的孩子们播下了一颗又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

  回到学校之后,徐本禹根据本科期间优异的成绩和自己的不断努力,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公费研究生。

  这对于许多学生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件梦寐以求的机会,徐本禹却决定拒绝研究生的深入学习。他的决定令许多同学感到无比震惊,还有导师惋惜地问他为何放弃研究生机会。

  “ 我在贵州山区支教的时间很短,但是它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在贵州山区两个月的支教时间里,和那些孩子们进行相处,看到孩子们对学习的渴望,还有充满好奇的眼神,我就想回去帮帮他们。我和孩子们约定好了,等我毕业之后,一定还会再回来山村教他们一年的。”

  徐本禹的理由让人没办法拒绝,徐本禹的母亲也决定支持他完成支教的行为,和学校研究讨论之后,将他的研究生入学时间保留了两年,希望徐本禹在支教两年之后可以回来继续上学。

  徐本禹回到贵州为民小学支教一年,没有回到舒适的大学校园里,而是打听到一处条件更加艰苦的大水乡大石村的大石小学,去到此处进行支教。

  徐本禹本来以为,自己在之前小学的见识已经更令人惊讶了,没想到到了大石小学之后,他见到了足以颠覆自己世界观的事情。

  “ 这里的贫穷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想象,村里不仅没有电,而且也没有自来水,想要用水洗脸都是一个大难题,必须要去非常远的地方挑水才行,许多孩子蓬头垢面,家里也没有喝的水,经常渴的嘴唇都裂开了。”

  “ 在吃的方面也有很多问题,人们没有粮食,只能用窝窝头和酸菜汤充饥。粗糙的玉米把牙齿硌得生疼,许多老人牙齿早就掉光了,只能囫囵的吞下玉米,到了晚上胃里饿的难受,根本就睡不着,而且床上爬满了各种虫子,一不小心就可能爬到人的耳朵里去。”

  徐本禹一边忍受艰苦的生存环境,一边还要担任学校里的各科老师,因为此地教育资源稀缺,根本就没有正式的老师给学生进行教育。

  尽管他要克服无边的孤独和困难,但是看到孩子们眼神里的目光,徐本禹就觉得心里很满足。

  “ 我虽然没多么富裕,但是所幸脑子里装了很多墨水,让我能够用知识去帮助很多孩子,别人帮了你,不是要你去帮助他,而是希望你可以帮助更多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徐本禹的作为之下,这里的孩子的学习有了飞速的提高,村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以及外面世界,也有了很多的改观和看法。

  徐本禹的所作所为并没有沉寂下去,他记录下来的支教故事,反而在外面的世界广为流传,不仅感动了自己学校的人,而且还在祖国各地传播开来,流传到了大洋彼岸,许多外国人士也开始关注大山里贫穷的孩子。

  “ 原来在大山里还有这么贫困的村民,还有这么可怜的孩子。这一些孩子没有放弃对学习的好奇和探索,他们本来可接受很好的教育,过上幸福的生活的,可惜他们的家庭实在是太贫困了…… ”

  “ 幸好有徐本禹这样善良的人,主动去山村帮助可怜的孩子们。有了他一个人的帮助还不够,我们大家都要去帮助贫穷的孩子上学,这一些孩子才能够在未来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世界各地爱心人士的捐款和全国各地赶来的志愿者的帮助下,徐本禹和大家一起在贵州山区给孩子们建立起了新校舍。

  新学校是由28万捐募的善款所建造起来的,墙壁很结实,教室很干净,桌椅板凳也都非常齐全,黑板终于不是残缺不全的了,徐本禹也带领更多志愿者给孩子们上课。

  这些事情都被有心人记录了下来,在感动中国颁奖礼上,徐本禹作为颁奖人物嘉宾被邀请到了现场,人们给予了他多种夸赞。

  “ 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抗住了破旧的教室,抗住了孤独和贫穷,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

  一直到今天,贵州当地许多贫困学校都因为徐本禹曾经的影响非常关注。当然了,当地政府也给予了贫困学校多方面帮助,孩子们的学校越建越好。

  徐本禹在在结束将近两年的艰苦支教生活之后,回到华中农业大学继续读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时期间,徐本禹也没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远赴非洲,到达津巴布韦,作为援外人员当中的医院继续志愿服务。

  非洲的环境比贵州环境更危险,因为炎热的天气,各种病毒蔓延,许多非洲孩子生下来之后,因为没有办法吃饱营养缺失等问题,在发育过程中引发诸多疾病,这一些状况都让徐本禹心痛不已。不过徐本禹还是坚持在非洲任教一年。

  看到非洲孩子眼里的渴望目光,徐本禹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结束贵州支教那一天的情景。

  “ 在我离开的那天,学校的孩子们还有孩子的父母,都站在道路两旁,给我送上拥抱,送上微笑,还有孩子偷偷流眼泪。

  其实看着这一些孩子们,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幸好现在华农大石小学已经受到了政府的帮助,希望在未来,在更多志愿者的帮助下,这一些孩子们都可以走出贫困山区,创造自己的一番天地。”

  徐本禹在硕士毕业之后,担任共青团湖北省委学校部部长、秭归县委副书记等重要职务。

  虽然,现如今徐本禹慢慢的变成了了拥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县领导,但在私底下,徐本禹仍然不忘初心,经常组织志愿活动,尤其是帮助更多偏远地方的孩子。

  徐本禹当年在贵州山区所做的支教行为,已经给当地带来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一直到今天,学校年年都会派遣新的志愿者前来贵州山区进行接力,再次进行支教活动。

  此活动一边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新颖都支教服务,一边也可以让大山里的孩子接受到学校外面的知识。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在大山里发光发热,让我们的祖国贫困山区变得更美好。

  贵州大山里的孩子、家长,对于徐本禹念念不忘,经常提起他。徐本禹本人却没有洋洋得意,反而更认真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由于他职业的特殊性,总能够和贫穷的地方村民近距离接触,徐本禹并没有因自己当上了“ 官 ”自大,反而亲切自然地勘察当地学校情况,第一时间给予孩子们关怀。

  “ 我现在还是很喜欢看到孩子们接触新知识的目光,那种目光是充满好奇和探索心理的,也是充满希望的,只有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才能够不断向外探索,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些孩子也是我们国家社会的未来。”

  为了让慈善行为得到发散,影响更多有能力的人加入慈善组织,徐本禹还注册了自己的网络账号。

  他将做善事的人员名单整理出来,将这些人的经历编辑成一个个小故事,在网络上发布。

  “ 作为一名大学生,他外出务工后却放弃城市大好机会,不忘回报家乡,毅然返乡创业。扎根农村5年,带领乡镇贫困农民种植鳅田稻,再通过电商模式以高价卖向全国,去年实现农副产品销售额8000多万元,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而他,就是中国好人陈明亿。”

  不仅如此,徐本禹知道偏远地区落后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道路艰险,而是“贫穷”,故此,他还经常帮助老乡一起宣传家乡的茶叶、农产品。

  “一缕清香一丝文韵,一片茶叶一份真诚。秭归九畹丝绵茶产于清乾隆年间,贤人李高永因被恩赐登仕郎,感念皇恩,献茶乾隆。乾隆闻该茶幼芽断面新奇,银丝万缕,滋味鲜爽,常饮之,有提神益思等功效,赐名丝绵茶,真可谓神奇之三峡,神奇之九畹丝绵茶。”

  他希望自己的点滴努力,可以推动公益活动的进行,让更多贫困孩子得到帮助,让山区农产品卖个好价钱。

  徐本禹的种种行为,让他被选中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而且徐本禹还被作为特邀嘉宾邀请到各大慈组织进行演讲。

  他在演讲当中,总是会不断讲述自己在支教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这些经历起初是孤独的,心酸的,还有面对艰苦环境的无奈,让人能够感同身受的体会到贫困山区的艰难。

  当他在讲述的孩子们接触新知识的种种变化,以及在支教行为之后,孩子们对老师的种种不舍时,会场的许多志愿者都会眼眶湿润。

  徐本禹的演讲话语有许多令人深刻的内容,令许多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爱与责任,是始终不变的旋律。”

  对此,有一部分志愿者成为了徐本禹的粉丝,主动接触他,希望能和这位传说中的榜样成为好朋友。

  徐本禹面对年轻志愿者的崇拜,没有洋洋自得,反而从稚嫩青年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

  他在工作之余,很愿意抽出一定时间和这些年轻的志愿者聊天,给予他们更多帮助。不过散乱的帮助力量不能集中在一起,无法产生更大的能量。

  有了多年慈善经验的徐本禹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便成立了一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志愿队,开始带领许多志愿者下乡支教,而且他经常无偿献血,多年累积下来,他已经献血12,000ml了。

  徐本禹表示自己要一直保持健康,才能够贡献出更多健康的血液给需要的人。徐本禹的志愿队越来越有名气,现如今也越做越大,甚至还接到上层领导的慰问。

  不过徐本禹没有洋洋自得反而很是谦虚,他认为上层领导能够重视志愿队支教的事情,那就说明我们国家的诸多领导还是很重视偏远地区孩子的教育的,徐本禹感到非常开心。

  为了能够对得起上层领导的支持和关怀,徐本禹担任县领导之后没有松懈,也没有闲暇时间谈恋爱,结婚生孩子,他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工作上。

  对此,徐本禹的母亲又是骄傲又是忧虑,她在亲戚朋友面前很有面子,因自己有一个如此出色的孩子,但是孩子却一心沉醉于工作,他的家庭,他的未来该怎么办?

  正在徐本禹的妈妈担心时,宜昌市社科联又召开了一次干部大会,竟然决定让徐本禹同志由秭归县委副书记,调任宜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这就说明上层领导更加重视徐本禹了,也非常肯定徐本禹的能力,以及出色的志愿活动成绩,希望他接下来能够再接再厉,做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事情。

  “ 孩子上层领导和国家能够重视你,肯定你的能力,作为妈妈我是很骄傲的,不过你接下来一定会更投入于工作,你的家庭,你的个人感情可怎么办?妈妈老了不能一直照顾你。”

  毕竟老一辈的封建思想没有完全消除,长辈总担心儿女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无比困难。

  面对母亲的忧虑,徐本禹却并不担心,他认为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责任,他的责任就是能够交到更多偏远山区的孩子,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下一代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在“升官”之后,仍然继续开展慈善活动,宣传“好人好事”,在工作上想出跟进时代的办法,考虑用直播宣传的方法,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可以改善部分农民家境贫困的状况。

  虽然我们的祖国经济越加繁荣,国家扶贫工作也做得越来越好,人民似乎只需要忙碌自己的事业,就足够让整个社会欣欣向荣了。

  但我们的祖国从当年贫困的模样变成如今富裕的状态,也离不开像无数个如同徐本禹的努力贡献。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个社会也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不只是一句歌词,更是所有善良的人对这个世界的期许。

  2021年8月,《光明日报》刊文《修好“吃苦、奋斗、奉献”这门青春必修课 ——“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来信》。

  徐本禹写道:2003年7月,我考上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后,自愿放弃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两年,来到贵州省大方县为民小学、大石小学支教。贵州支教的两年,是我一生当中最难忘、最感动、最温暖的青春记忆,一直深深影响着我,它让我懂得把感恩当成一种生活态度、把艰苦生活的磨砺当成青春必修课、把真心对待群众当成永恒的价值追求。

  “2005年8月,结束支教准备返程的那一刻,我从送别群众和学生的泪眼中读懂了什么是浓浓的深情。我深切体悟到,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群众对我们的感情就有多深。我很庆幸,自己刚刚大学毕业,就走进大山深处修了‘吃苦、奋斗、奉献’这门青春必修课,磨炼了意志品格、升华了人生境界。”

  青春,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只有一次。什么样的青春,才是我们最想要的样子?青春应该安放在何处?怎么样才可以让青春之花更加绚丽地绽放?我想,这是每个青年都应该用心思考、用行答好的“青春之问”。

  “到西部去!我愿驾驭青春驰骋在生命的原野上,任他风雨雷电” “就像燃灯人,用心里的火,点亮梦想的灯” “你在边疆教书育人,给边疆栽上万朵鲜花,就是最大的孝”……

  读罢贵报《给边疆栽上万朵鲜花——记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一文,一句句充满震撼力和感召力的话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直抵我的内心深处,让我产生了强烈共鸣。当我通过文章走近侯朝茹、岳刚、李桂枝等西部支教毕业生的时候,思绪不由得回到了10多年前的贵州大山深处。

  2003年7月,我考上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后,自愿放弃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两年,来到贵州省大方县为民小学、大石小学支教。贵州支教的两年,是我一生当中最难忘、最感动、最温暖的青春记忆,一直深深影响着我,它让我懂得把感恩当成一种生活态度、把艰苦生活的磨砺当成青春必修课、把真心对待群众当成永恒的价值追求。

  当我们播下爱的种子,就会发现周围都是爱的“能量场”。2002年暑假,我和四位大学生志愿者去贵州山区支教23天。支教结束时,学生雷来福的妈妈特地给我们送来了50个鸡蛋。后来,我在雷来福的作文中得知,其中有些鸡蛋是他妈妈向邻居家借的,这种情意深深感动了我。正是这样的感动,促使我在2003年作出了支教两年的决定,并且一直温暖着我的心灵,让我懂得接受爱、传递爱。

  2019年,我在为民小学支教时教过的学生刘松给我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经过打拼,自己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了经营几家餐馆的小老板。“感谢有您,让我认识到了外面世界如此精彩,让我跳出了大山,摆脱了贫困,看到山那边最美的不只大海,更是感恩、善良和关爱。”前几天,刘松对我说,他决定回到老家农村当一名“村官”,为家乡变得更好贡献一份力量。我想,当我们用情传好感恩的接力棒,我们所经之处都将充满芬芳。

  只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砺,才更能走好今后的人生路。刚到贵州支教的那半年,由于没通电,我是在煤油灯和蜡烛的陪伴下度过漫漫长夜的;由于孤独寂寞,我曾经两次睡梦中醒来,泪水打湿枕巾;由于不习惯吃苞谷饭、辣椒和酸汤,得了严重的胃病。在大石小学支教期间,为了整理好心人捐赠的物品,我经常行走在大石小学到乡里的路上,一星期要走五六个来回,一个来回有28里山路。有一次,由于一直熬夜工作,我竟然一边走路一边打起了瞌睡……这些艰辛磨砺,成了我现在工作、生活常常比照的“参照系”,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一和当年的支教经历对比,就能很快找到心理平衡点,重新激发精神动力。

  在为民小学支教期间,我负责5年级一个班的所有课程。白天要全天上课,晚上还要批改作业,一天下来口干舌燥,很是疲惫。学生知道我辛苦,就用最质朴的方式来表达对我的关心。有一天早晨,我还没起床,听到有人敲门。当我打开门的时候,一个学生已经跑开了,门口放着半背篼土豆。而给我送土豆的,恰恰是我平时批评最严厉的那个学生。那一刻,我默默站在门口,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

  2005年8月,结束支教准备返程的那一刻,我从送别群众和学生的泪眼中读懂了什么是浓浓的深情。我深切体悟到,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群众对我们的感情就有多深。

  我很庆幸,自己刚刚大学毕业,就走进大山深处修了“吃苦、奋斗、奉献”这门青春必修课,磨炼了意志品格、升华了人生境界。

  什么样的青春最宝贵?什么样的青春最美丽?无数青年用默默奉献的身影告诉我们:被需要的青春最宝贵,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感谢《光明日报》把视角对准这样的年轻人!我愿对青年朋友们说:到基层去吧!在基层,能更深切地感受到被需要的价值;在基层,奋斗可以让青春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