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翅膀不坐飞机空中翱翔 飘进风洞 圆飞人梦

发布时间: 2024-01-25 作者: 媒体报道
新品:不靠翅膀不坐飞机空中翱翔 飘进风洞 圆飞人梦

46技术硬,93不要命!

  “你还想上天呢!”这句话在现实中通常意味着“门儿都没有”,现实中还有另外一句话:“比登天还难。”无论上天还是登天,不借助飞行器,对人类而言确实只能想想而已。人类数千年来一直有像鸟儿那样在空中翱翔的梦想,从莱特兄弟的简易飞机到加加林进入太空,再到如今的翼装飞行,人类早已实现了飞翔的梦想,但一个事实是,这些飞行都是人类附着于某个装置之上。现在,人们有了当真正“飞人”的机会,露天风洞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平台。不为人知的是,这项技术去年才研发成功,而首个能让普通人当一次“飞人”的露天娱乐风洞今年5月才正式在北京亮相。

  要当个真正的“飞人”,最离不开的便是风洞。风洞,这个名词听起来是否很高大上呢?没错,以往风洞装置都是作为军事、航空航天设施为人所知。所谓风洞,是以人工方式产生并且控制气流,用来模拟飞行器或实体周围气体的流动情况,并可量度气流对实体的作用效果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实验设备,是进行空气动力实验最常用的工具之一。风洞实验是飞行器研制工作中一个必要的环节,在交通运输、房屋建筑、风能利用等领域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当今社会,除了飞机等飞行器,高铁也要进风洞里“吹吹风”。

  其实,需要在风洞里“吹风”的不仅有飞机、火车,还有人,“吹风”最多的是伞兵,风洞训练是伞兵的常态训练,最大的目的是模拟跳伞,不用从飞机上跳下就可以感觉到真实的空中漂浮状态。伞兵训练的风洞叫立式风洞,是一套能产生垂直向上气流的科研设施,当垂直气流达到一定的速度,人以一定姿态进入气流,不需要任何工具就能飘浮起来。2005年9月,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国内第一座大型立式风洞在绵阳空气动力研究基地建成,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立式风洞,其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们普通人现在要“飞”起来,就是借助这种立式风洞,而最早从军用功能转为民用娱乐的就是绵阳风洞。不过,绵阳民用风洞属于室内固定装置,体验者如同进入一个封闭的管子。室内风洞是固定装置,缺点是无法灵活搬运,而露天风洞的研制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2014年,飞行家(北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中国首个露天风洞试飞成功,使得风洞设备能根据需要随时拆装、转场。今年5月,此公司运营的国内首个露天娱乐风洞在北京亮相。从外观上看,这是一个十多米高的“圆桶”,内部有一台大功率“鼓风机”,吹出的最高风速能达到50米/秒,可使3~5人同时“飞离”地面。为了安全考虑,“圆桶”内还设置了一块巨大的蹦床,漂浮的人可以缓慢降落在蹦床上。

  据飞行家公司董事长陈少昌介绍,近年来风洞飞行体验已成为欧美各国时尚青年最喜爱的娱乐项目之一,除了应用于大众飞行娱乐体验,还能应用于跳伞运动员的专业训练,现在还有专门的风洞跳伞锦标赛。看起来这么“高大上”的设备,操作起来却格外的简单,陈少昌说:“它是智能化专业设备,操作格外的简单,普通人只要经过几分钟的简短培训就可以操作。”

  在露天风洞中飞行并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在国内目前的风洞体验中,体验者都是由飞行教练带飞的。这些飞行教练都要经过专门训练才可以获得带飞资格。据陈少昌介绍,现在国内风洞飞行教练是一个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且极度缺人的职业,“目前在我国从事专业室内风洞跳伞运动的从业人员不超过百人。”从其公司的招聘通知也能看出,飞行教练是他们最急需的人才,他们招募的人员除了退役的专业跳伞运动员、退伍伞兵,还有体质和柔韧性好的体育人才。

  陈少昌表示,成为一名初级风洞飞行教练实际上并不难,但要成为高级或特级飞行教练,至少要3~5年。无论是露天风洞还是室内风洞,飞行教练除了需要带领和指导体验者飞行,还承担着风洞表演和操作风洞设备的任务。陈少昌说,风洞飞行在国际上被称为室内跳伞,是专业比赛项目,这项运动在我们的祖国才刚刚起步。

  对于飞行教练的培养,陈少昌强调,从不会到飞起来这样的一个过程很简单,协调性好的人用30分钟就能掌握基本技巧,领悟能力平平的人最多一个小时也能学会,但一名好的教练要3~5年才能培训出来。和飞行员、伞兵一样,风洞飞行教练需要飞行时间来保证水平,从业者一定要经过基本时长的风洞训练,才可以做到执教水平。初级飞行教练大概需要一个月,中级教练至少需要6个月,而高级、特级教练则需要至少500小时之后的飞行时间。目前,陈少昌的企业具有专业飞行教练20名,其中4名为八一跳伞队退役的专业跳伞运动员,在2014年全国室内跳伞锦标赛上均取得佳绩。

  拥有跳伞基础技能是成为风洞飞行教练的前提,“跳伞运动员因为具备一定的跳伞基础,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风洞技巧,没有跳伞基础的人要想成为飞行教练或独自风洞飞行,也要先期进行跳伞的基本训练。”陈少昌坦言,随着风洞场馆的快速建设,风洞飞行教练行业将面临很大的人才缺口,“我们也在加大力度招聘体质好、柔韧性好、灵巧敏捷、热爱飞行的年轻人和退役的跳伞运动员。”至于待遇,他透露:“平均月收入可达6000~8000元。”

  根据陈少昌的介绍,他的公司打造了国内风洞设备生产、运营、安全的行业标准,获得了多项国家资质及国内外专利,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风洞设备在能耗、性能、风控等技术领域均超过国际同行业水准,目前已形成直径分别为3米、3.6米、4.2米和5米的系列新产品谱系,目标是打造一个既供专业跳伞选手训练也能让大众体验飞行乐趣的飞行产业。陈少昌强调,风洞娱乐性很强,不管男女老少,都能轻松实现飞行梦想,而且观赏性、参与性、挑战性都很强,3~80岁身体健康的人都能参与,堪称让全身得到锻炼的最佳选择。

  上海风洞体验中心的飞行教练李庆江表示,风洞飞行是安全性最高的极限运动,适合人群的年龄范围非常宽,不过因为风力的原因,不建议体重过大的人员参加这类体验活动,“一般来说,体重低于100公斤的人能更好地体验风洞中飞翔的感觉。”李庆江说,在风洞中“飞行”,体验者的空中高度是通过调节风力来控制的,最高能达到10米~13米的高度。对于露天风洞的体验者而言,最佳的高度是在“圆桶”口附近,不要飞得太高,因为飞行过高可能被水平强风吹到外面导致受伤,所以风洞口周围设有防护网,防止体验者“飞出界”。对于普通体验者而言,在飞行教练的指导和带领下,实际上并不需要太多技能,陈少昌总结为三个要领:双腿绷直、抬起下巴、除腿之外全身放松,面朝下趴在起飞凳上或板上,随着风力增大就可以和教练一起飞起来。李庆江同样认为简单漂浮起来并不复杂,“面朝下,当伸直双臂双脚腰挺直时,迎风面增大,当风速增大后,人将缓缓升起。当手脚往后仰,大力吸气,将肚子鼓起来后,迎风面减少,则将会降下。”

  李庆江透露,其实体验者每次的风洞飞行时长只有2分钟,这是国内所有风洞飞行的通用法则,别看时间短,对于体验者而言可是相当于跑1公里的运动量,“两分钟是经过严格测算过的,因为人的飞行是在大风作用下的均匀流动气流中进行的,风速基本是在30米/秒左右,风力非常大,人身上的负荷很大,时间长会受不了的。”据李庆江介绍,有人因为体重偏大,为了飞起来将风洞的风速调高到每秒40米,结果这位体验者的左臂在结束飞行后一周内都是麻麻的。

  李庆江还介绍,风洞飞行的体验者在飞行前要在飞行教练的带领下进行热身运动,通常要热身45分钟左右。而且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安全,风洞体验中心会跟体验者签订《体验责任书》,该文件上写明,体验者一定要保证自身身体健康情况良好,无饮酒和一些不适合飞行的疾病。陈少昌也强调,虽然体验人群年龄范围很宽,但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适合进行风洞飞行,“孕妇、24小时内曾参加过潜水运动的人以及脊柱、背部有问题的人士是不适合这类飞行体验的”。

  作为娱乐兼极限运动,风洞飞行的体验费用也不算便宜,上海风洞体验飞行中心的收费是每人每次280元,除去45分钟的热身,线分钟。陈少昌表示,全国风洞飞行的平均价格大概在200元一次,与国际同类设施比已经属于“超低价服务”,“对青少年体验者来说,在飞行体验中能刺激大小脑的平衡发育,对身体柔韧性、平衡感、肌肉力量都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李庆江说,与国内游乐场的极限项目相比,风洞飞行的价格并不高,“大家可能觉得时间太短,但这也是为了参与者的健康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