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技术硬,93不要命!
和中国总代理梅迪亚斯普携Comet 26首次亮相海天盛筵,性能优异的Comar帆船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海之蓝也在这艘船上对Comar集团CEO Massimo Guardigli先生进行了第一次采访。近年来,Comar帆船旗下经典力作Comet 51S征战国内各大帆船赛事,用实力成就了其的无上荣耀,让众多帆船爱好者领略了Comar帆船的强悍性能和迷人魅力! 但Massimo先生和Comar帆船并未就此停下脚步,为了让更多国内帆船运动爱好者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世界顶级巡航赛船带来的速度与激情,2018年12月1日,Comar帆船于雅航盛世期间举行签约仪式,将旗下最新设计的Comet 36巡航赛船放在中国生产。海之蓝也在此期间再次采访了Massimo先生,带您走进Comar帆船的中国之路。 海之蓝:Massimo先生您好,很高兴再次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年年都会来中国,对中国游艇市场的发展看在眼里,能谈谈这些年来您对中国游艇市场的感受吗? Mr Massimo: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11年,从开始步入中国到现在,我们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团队,这个团队都是对Comar帆船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年来,对我们(Comar帆船)感兴趣的人群慢慢的变大,慢慢的变多的人通过帆船来建立了友谊,我们的朋友也慢慢变得多! 通过这些年的观察,有两点对我感受颇深。第一,中国政府对游艇行业逐渐重视,这一点现在就可以感觉到。第二,相较于西方,中国人更喜欢把帆船当成一项运动,或是有钱才能享受的休闲方式,大部分人依旧是觉得这是一个豪华的东西,并没有把帆船作为一个可巡航的家庭式旅游的工具。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才想重新设计Comet 36尺巡航赛船,它更适合中国市场,更注重比赛方面,我们把它放到中国生产,希望从关税和运费等各方面降低价格。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Comar的参与,让合作的中国公司生产的船艇也能达到欧洲的水平。未来,无论是在销售还是产品质量上,我们会和中国公司一起发展。 ▲2018年12月1日,Comar帆船与海南康和船业举办签约仪式,旗下最新设计的Comet 36帆船将在中国生产 海之蓝:提到帆船运动,这几年佳海帆船队驾驶Comet 51S参加各大帆船赛事,屡获冠军,但很多国内一些帆船爱好者对这艘船的性能不是很熟悉,您能否粗略地介绍一下? Mr Massimo:我们的秘密就是怎么把一艘普通的巡航船变成一艘能比赛的巡航船。和普通的巡航船一样,Comar的船该有的配置一样不少,里边同样有空调,甲板也一样是柚木,配置也很豪华,但结果我们甚至把一些专业赛船都给赢了,秘密就在于怎么减轻重量。首先,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重量问题,要知道设计一个空壳的赛船容易,但既要满足家庭一起出去玩、生活在里面的内部空间需求,还要满足赛船的高速性能,这就很难,但这也正是我们擅长的。第二,我们大量采用轻质材料,尽可能的减轻重量,以满足上面的两个要求,但成本就会有所增加。 海之蓝:Comar将最新设计的一款Comet 36巡航赛船引入中国生产,那么在品质上如何保证跟意大利制造的一致?价格上是否会很有优势? Mr Massimo:首先,我们在设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来降低生产制造的难度。同时,我们会给中国公司一个他们能实现的标准,我本人和意大利船厂的技术人员也会到工厂来帮忙。这种合作方式,未来也会用在其他的船型上,比如说现在在欧洲生产的其他型号的船,说不定我们慢慢也会把这些船引入中国生产,尤其是小船,目的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关税和运费的成本,把价格降下来,让更多的人能享受高性能的Comar帆船。价格方面,就以Comet 26为例,这艘船的性能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艘同类型的船型,要是在中国生产的话,在价格上肯定能跟国产的船媲美。 海之蓝:很多中国航海爱好者都想要拥有一艘好的赛船,但专业赛船的价格相对会更高一些,在您看来,价格是否会是影响航海爱好者购买专业赛船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Mr Massimo:我认为价格不是最大的问题,从根上来讲,如果你要想参加比赛,最低的标准是你的船要能和别人抗衡,如果大家实力相当,船的性能好坏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拿Comet 51S为例,船体下边的液压千斤顶,可以产生7万公斤(70吨)的力量,如果是普通的巡航船,早就被顶碎了,从这就可以看出Comar帆船优异的性能。所以看起来像是多花了些钱,但你的船的性能比别人高出一截,竞争力自然也就更强。其实不管是哪个品牌,如果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技术,价格也肯定跟我们的一样甚至更高。 海之蓝:目前国内专业赛艇还是比较少,很多船队都是用巡航船来参加比赛,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在意大利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 Mr Massimo:人们愿意拿自己的巡航船去参加比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在意大利也有不同级别的帆船赛,一般是由游艇会在冬天组织举办的,如罗马机场附近的一个小镇的游艇会组织的冬季帆船赛,仅镇上就有140多艘船参赛,有一些还是船龄30年的巡航船,很多人参加这个冬季帆船赛,就为了学习。参加过比赛之后,你就会积累更多经验,变得比原来更专业。一般人在25节风的时候可能就不会出海,但在比赛中这样的风力很常见,赛后你再遇到25节风也不会害怕了,因为这对于你来说可能是很正常一件事,能够从容应对。当然,意大利也有很多专业的比赛,参加这些赛事,通常要求你的船要有一个证明,是专业赛船还是某个级别的船。参赛船员的等级也要有一个证明,普通一些的赛事,中下级别的船员就能参加,但对那些高级别的专业比赛,要求参赛的船员必须持有高级证书。 另外,用巡航船来参加比赛的这些船东可能慢慢都会买巡航赛船,满足他们更高的要求,就比如一艘普通的巡航船和我们Comar的船参加同一个赛事,Comar的船一下子就从他旁边超越过去了,船东肯定也想要买艘Comar的船。最重要的是,相比普通的巡航船,我们Comar的船各种功能跟豪华休闲船没什么区别,但速度更快,在结构强度等各方面都更强,也就更安全。 海之蓝:除了单体船,Comar还有Comet 37这样的双体帆船,这艘船的性能相当的好,目前很多中国的消费者可能更喜欢空间大的船型,未来Comar是否会做一些改变,来迎合中国消费者这样的一个喜好? Mr Massimo:在整个世界同尺寸的双体船范围内,我们Comet 37的空间并不比其他同类型船型小,但如果你要跟50尺的船比较的话,这就没有一点可比性了。Comet 37还有一个优点,一个人就可以操作,十分便捷,即使是退休的老人,也可以轻松驾驭。在速度方面,Comet 37曾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跑出18.57节的最高速度,即使是只开发动机的情况下(不升帆),也能跑出8-9节的速度,而其他同类型的双体船大都只能跑6节左右。 Comet37能有这么优异的性能首先在于设计,Comet 37水下部分接触水的面积非常小(接触水的面积小,阻力自然就小),而在水上部分把空间给拉大;其次,相比其他同类型双体船,Comet 37重量更轻,净重仅五吨半,配备同样发动机的情况下,功率和重量的推重比自然也就更高,所以自然就跑得更快。 海之蓝:Comar在意大利有自己的一个游艇码头,上面停满了Comar的帆船,您会不会希望未来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可能这样一个停满Comar帆船的码头? Mr Massimo:我们很希望能有这么一天。意大利国土面积较小,我们正好又是在意大利的中间,除了码头服务之外,我们也可以很方便的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替客人把船从一个地方挪到另外一个地方,即使是从南到北或者是从北到南,派一个人去把船开过来一般两三天就能到了。我们跟所有的客人,包括那些专业比赛的运动员,都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这样的服务能让客人对我们更信任,当然,我们也会收取合理的服务费。未来,我们在中国也必须要做这个事情,新设计的Comet 36的推出并把它放到中国生产,就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能够通过这艘船能使我们身处后方的意大利船厂和Comar这个品牌,跟更多喜欢航海的朋友建立友谊。 说到这里,不得不分享一件趣事。有一次Comet 51S参加环渤海帆船赛,被一艘休闲船超越,船长觉得很不可思议,就马上打了一个跨洋电话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哪里操作不对。我就在电话里跟他们说所有的船员移动到某个位置,帆也调整某个位置,然后一下子就反超回来了。这就是建立这样良好关系的好处,只要客户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每时每刻提供正确的帮助。 海之蓝:除了Comet 36在中国生产,未来Comar在中国是否还有别的方面的计划? Mr Massimo:我们要先评估这款船在中国生产之后的状况。在中国生产船艇,每小时的人工费确实要比意大利低得多,但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了解材料的价格,这也要做大量的工作。如果找到价格合适的材料,我们还会有进一步的计划,如31尺或41尺的船,都可能会放到中国生产。 Mr Massimo:首先,我认为不能把游艇当成一个奢侈品,而是休闲运动的工具。从这一点上来看,现在中国的现状是不可能满足所有人需求,普通老百姓还是玩不了。对此我有个建议,就是先培养大量的青少年,因为从培训上来看,小船能满足普通老百姓的需求,且价格也不会太高。 第二,对于普通的巡航船,最大的问题是停泊,我认为目前中国的停泊费用太高,中国一个很偏僻的游艇会,停泊费用都比意大利收费最高的一个游艇会还要高,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以Comet 26小帆船为例,在意大利可以说不用花什么钱,大概一百欧元一个月,要知道意大利的平均薪资收入比中国要高得多,但是停泊费用却比中国又低得多。而且,中国很多码头的停泊率并不高,不明白为什么收费还要那么高?如果停泊费用这样的一个问题不解决的话,中国的游艇市场很难发展起来。 对此我有两个建议,第一,从政府层面,建议所有的码头对路过的船只留出来十个泊位,给路过的船只免费停泊,从而带动更多的船游起来。第二,中国的河流特别多,在河边建码头,便宜又好建,如果从入海口开始向众多河流逐步建造码头,也许能把整个停泊费的价格降下来。 后记:在采访过程,能时刻感受到Massimo先生对于Comar帆船满满的自信和自豪,信手拈来一堆对比数据,并能立刻拿出数据资料。而在Comar中国总代理梅迪亚斯普董事长张欣先生那里,小编也发现了一本贴身携带的记录很多问题的笔记本。不过让小编感触最深的是,Massimo先生和他的团队,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怀疑或者发现哪里做的不对,就会立刻将问题提出来并进行探讨。在采访结束后,Massimo先生对着一张佳海帆船队比赛中的照片,认为船队在比赛过程中对前帆的控制不是很理想,立刻提出了疑问,并和当时参赛的佳海帆船队队员现场进行了技术沟通。也许,正是怀着这样一份精益求精、时刻为客户着想的精神,Comar才能从一家名不经传的小船厂,成长为世界三大巡航赛船制造商之一。期待2019,我们能在中国看到更多的Comar帆船。 Comar起源于1961年,意大利弗里一家名为Silpa的制造玻璃钢小帆船的船厂,1971年,Comar以研发的极具比赛优势的30尺COMET910小帆船迅速在赛艇市场站稳脚跟,后期其产品线尺双体帆船,其多个产品在国际专业帆船赛事上享有盛名。近年更开始进军动力艇市场,研发了38-50尺双体动力艇。 梅迪亚斯普游艇租赁销售有限公司是意大利Comar帆船的国内总代理,关注帆船以及游艇的设计以及制造,同时致力于在世界各地开展游艇旅游度假产品,打造卓越的海洋文化。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