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技术硬,93不要命!
一个供水工程的地下管道铺设过后,一片耕地几乎变成了砂石地。眼下,这片难有收成的耕地正在困扰着房山区城关镇饶乐府村的一些村民。
根据房山区城关街道办事处张副主任的介绍,这是北京市的一个供水工程,由水务局负责,在招投标后,由具体的建筑公司作为实施工程单位施工的。对于施工后出现的问题,目前各方面正在协调研究解决方案。
4月14日,房山区城关镇饶乐府村民马志勇找到城关街道办事处,希望与对方谈谈耕地赔偿的事情。街道办张副主任告诉他,他的耕地问题肯定要解决,具体的方案正在制定中。
马志勇说,不管如何来解决,今年的地肯定又要荒着了。他说,他家一共有6亩地。每年10月,他们在地里种小麦。到第二年6月小麦收割后,再种下玉米。“玉米种下100天左右就能收,收完玉米正好再续着种小麦。几乎年年如此。”
但是,一支施工队从此经过之后,情形便不一样了。马志勇说,他原来每年可望有一万斤粮食收成的耕地,眼下已成一片砂石地。
2003年,北京市的一个供水工程的路线几乎经过了他家所有的耕地,而这几亩地是他们一家4口主要的收入来源。
马志勇的耕地共分3块,分布在一条铁路的南北两侧。在南侧,他的耕地又分为两部分,其中有一块面积约1.8亩。现在,这块地里长满了枯黄的野草,最高的约1米多,而且,地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和砂石,猛地看上去,这里像是一片河滩一样。
马志勇在地里随便找了个地方蹲了下来,用小锄子在土里仅刨了两三分钟,就从土里捡出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石块。他说,如果深挖的话,还可以挖出更多。马的妻子说:“土质差一点儿我们不怕,但有这么多石头就根本没办法种地了。”
马志勇说,当时施工方就是从他家这1.8亩地上挖的坑,工程横跨了他家和西侧的这两块地,一路向北而去,现在这块耕地同样被它的主人放弃了。
而在马家荒地的东侧,是一块麦地,由于当初受到的影响较小,现在那里的麦子长势很好。
2003年7月,马志勇接到村委会工作人员的通知:秋收之后,不要再往地里种庄稼。事后他得知,很快有建筑单位在这里施工,北京市的一个供水工程的施工工作即将展开,而依据施工图纸,他家的几亩地正好在供水管道第九标段的埋设路线上。
“但当时村委会的人只是通知我先不要种地了,没有提过有关损失赔偿的事。”马志勇说。
当年10月,这个供水工程第九标段的施工工作开始。一条宽约8米、深约6米的地沟挖了过来。
当年冬天,担心耕地受损的马志勇找到了施工方。他要求对方停工并协商补偿问题。工地负责人告诉他,补偿的问题由村里和镇里的相关领导负责。
2004年3月,饶乐府村耕地被借用的村民在村委会领到了补偿款,马志勇领到的补偿款为6000元。
在管道铺设工作基本完毕之后,施工方于2004年4月完成了回填工作。但是,马志勇发现,垫回地里的有很多砂石。
“挖坑的时候,他们都把土堆在坑的两边。回填之后,就都变成石子了。”马志勇说,“埋在地下的管道直径有2米,这么粗的一根管子埋在地里了,怎么还要把石头往回填?原来地里的土跑哪儿去了?”
马志勇和记者说,全村共有30户左右村民的耕地在这次工程中被征用。回填工作完成后,有十几家的地里都有石子,4家的情况最为严重,其中就包括他家。
为此,马志勇再次找到施工方,要求对方做出解释,但未得到任何答复,他提出赔偿的要求也遭到拒绝。
由于地里的石头太多,2004年6月,马志勇向村里申请在地里改种树木,但村干部的回复是,耕地上面只能种庄稼。“但是,这样的地里怎么能种庄稼?”马志勇说。
当年6月20日,马志勇开始在地里种玉米。村民们租来的玉米播种机以每亩15元的价格帮大家种玉米,种到马家时,收费标准变成了每亩30元,理由是他家的地里石头太多,在此翻土播种很伤机器。因此,马志勇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放弃了其中一块约1.8亩的耕地。
当月,马志勇等人从村委会领到了复耕费,每亩300元。但马志勇提出,他家地里的石头太多,这些费用不足以用来恢复生产。2004年7月,村委会向他发放了800元,作为清理田地中石头的费用,并告诉他,这是给他的最后一笔钱。
2004年8月,马志勇和妻子开始在地里捡石头。他们每天早上4点左右起床,拿着小锄头去地里挖石头。“我们冒着酷暑一连干了20多天,线手套用破了十几双。但是发现地里的石头怎么也捡不完,后来,我们也就不再去捡了。”
马志勇家去年一共种了约4.2亩的玉米。他说,往年他家6亩地能收5000多斤玉米,但去年9月,有两亩地里的玉米根本没去收,因为“长势太惨,没必要去收了”。而收获的两亩地总产量也不到1000斤。“这次长出来的玉米不但个头小,而且玉米粒也瘪瘪的,最后一点儿也没有卖出去。”
10月,当乡亲们都忙着种小麦时,马志勇却把6亩地扔在一边。“种点儿玉米还能勉强将就,但种小麦肯定没戏!”
马志勇说,照现在这样的情况,砂石最多的1.8亩地基本上再不能种粮食,剩下的几亩地捡完石头的线年之内也种不了小麦。“如果现在要‘救’回这块地,需要先挖走满是砂石的‘废土’,再拉来‘好土’铺平,然后再上肥料。”
从2004年底到现在,马志勇多次找到村委会和镇街道办事处要求补偿,但始终未有结果。
2005年4月14日下午,房山区城关街道办事处张月明副主任和记者说,对于赔偿问题,当时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马志勇当时满意,现在不满意了。
对此,马志勇解释说,当时给6000元补偿时,是说征用一下他的土地,在地下铺设供水管道。这样,也就是耽误一季的庄稼种植。所以,他当时接受了补偿条件。但他并没想到会出现后来的结果:施工之后,土地变成了砂石地,难以继续耕种,难有收成。
按照张副主任介绍,实施工程单位施工后,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样的问题并不只在某一户、某一个乡存在。他了解的情况是,目前各方面都在协调研究解决方案,不过还没形成结论的方案,目前不便透露。
张月明说,施工后出现的新问题和施工时百姓不满意的问题会在近期内统一解决。
4月15日下午,北京市水务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和记者说,由于这一个项目的施工已经完毕,目前,这个供水工程已经由一家名为“京燕”的供水公司管理。
“当时相关工作人员可能是各单位抽调的,现在应该已经回各自单位了。”这名工作人员说。
根据这位工作人员提供的手机号,记者拨通了京燕供水公司综合部的电话,工作人员称自己对该工程的事情毫不知情。